大发体育在线_大发体育投注-彩票平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横峰经济社会发展在新征程上谋求新跨越的重要时期。《大发体育在线_大发体育投注-彩票平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年)(以下简称《纲要》)是根据《中共大发体育在线_大发体育投注-彩票平台:委大发体育在线_大发体育投注-彩票平台制定大发体育在线_大发体育投注-彩票平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的,主要阐明县委、县政府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是未来五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十二五”期间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的总体规划,是各级政府部门依法履行职责、编制实施年度计划和制定各项政策措施的重要依据,也是全县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一、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重点,在新的征程上实现新的跨越
(一)发展基础
“十一五”期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紧紧围绕建设“经济发展繁荣、社会和谐稳定、生态环境优美”的宜居横峰为目标,坚定不移地以工业化为核心,以大开放为主战略,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强动力,以项目攻坚、改革攻坚为总抓手,牢牢抓住发展这个要务,成功战胜了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特大洪涝灾害,有效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不断探索具有横峰特点、时代特征的发展新路,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为我县“十二五”加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经济总量实现新跨越
“十一五”期间,我县经济总量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全县生产总值(GDP)达到44.88亿元,五年增长4.93倍,年均增长15.3%,财政总收入6.48亿元,五年增长6.46倍,年均增长45.2%,人均财政收入3094元,五年增长5.46倍,总量列全市第七位,历史性甩掉倒数第一帽子;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4.8亿元,五年增长7.54倍,年均增长49.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7亿元,五年增长2.5倍,年均增长20.1%。“十一五”期间,我县荣获“全国县域经济竞争力提升最快百县(市)”。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十一五”期间,我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五”期末的24.6:45.1:30.3调整为“十一五”期末的10.9:67.8:21.3;农业基础地位更加巩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快速转变;工业主导型经济快速形成,工业对经济贡献率达66%,工业园区列入全省十大生态园区;服务业繁荣发展;城镇化进程加速,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城镇化率达到45%。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
民生工程大力推进,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社会保障覆盖面逐步扩大,人民生活得到明显改善。2010年,人均生产总值24525元,比“十五”期末净增19143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00元,年均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3883元,年均增长10.5%;保障性住房建设扎实推进,农村危房改造试点进展顺利,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19.19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38平方米,分别比2005年增加3平方米和7.8平方米。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十一五”期间,我县大力实施“双百战略”、“项目攻坚”,开工建设城市基础、道路交通、农田水利、电力电网、污水处理、教育卫生等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改造了兴安公园、红军大道、迎宾大道、岑阳大道、解放路、兴安大道、红桥东路,新建了红枫公园、日月潭、岑山森林公园、教育园区、卫生城、污水处理厂、中心敬老院,新建、改建各级公路468公里,提前一年实现“村村通”,完成了54座中、小(一)型水库除险加固等基础设施项目,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发展保障能力更加增强。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
政府机构改革稳妥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改革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序展开,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实施。国有工业、商贸、流通等企业改革进展顺利,开放型经济主导格局全面形成。五年累计引进5000万元以上内资4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8310万美元,分别是“十五”期间的5倍和3倍。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十一五”期间,我县始终把发展社会事业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作为扩大内需、调整结构、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横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迫切要求。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研发经费支出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3%,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提高;基础教育水平不断增强,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社会保障力度不断加大,社会就业更加充分;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完善,城乡医疗卫生条件逐步改善;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民主法制、计划生育、精神文明建设、国防教育、应急保障、人防、档案、物价、保险、残疾人权益保障、民族宗教、外事侨务、老龄、地方志、水文、气象等各项工作全面推进。社会保持和谐稳定。获得“江西省卫生城市”、“江西省平安县”、“江西省投资环境十佳县”等荣誉。
过去的五年,是我县综合实力迅速提高的五年,是经济地位突破提升的五年,是发展后劲显著增强的五年,是思想理念深刻变革的五年,是对外形象显著提升的五年,是城乡面貌深刻变化的五年,是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回顾过去五年的发展历程,最根本的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抓住发展不足这个主要矛盾,不断激发全县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发展理念上,坚持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发展视野上,坚持跳出横峰看横峰,把横峰置于全省乃至全国的发展格局中去谋划;在发展举措上,坚定不移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坚定不移加快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展望未来,我们已经站在一个更高的历史起点上。
表1:“十一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表
指标 |
2005年 |
2010年规划目标 |
2010年 |
|
实际值 |
完成情况 |
|||
1、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
9.1 |
19 |
44.88 |
年均增长15.3% |
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美元) |
802 |
1577 |
3587 |
|
3、财政总收入(亿元) |
1.0038 |
2.3 |
6.48 |
年均增长45.2% |
4、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 |
4.6 |
14.6 |
34.8 |
年均增长49.9% |
5、实际利用外资(万美元) |
907 |
1830 |
2413 |
年均增长21.6% |
6、出口总额(万美元) |
105 |
700 |
2768 |
年均增长92.4% |
7、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
6.28 |
11.6 |
15.7 |
年均增长20.1% |
8、五年新增城镇就业(人) |
【3112】 |
|
【4500】 |
净增1388人 |
9、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
102.9 |
|
103 |
基本持平 |
10、城镇人均居住面积(平方米) |
16.18 |
|
19.19 |
人均净增3平方米 |
11、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平方米) |
30.2 |
|
38 |
人均净增7.8平方米 |
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7747 |
|
11400 |
年均增长8% |
13、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
2361 |
3300 |
3883 |
年均增长10.5% |
14、全县年末总人口(常住)(万人) |
17.7 |
|
18.3 |
年均增长6.7‰ |
15、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吨标煤/万元) |
2.368 |
|
1.895 |
年均下降4.3% |
16、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34.8 |
|
64.5 |
提高29.7个百分点 |
17、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
10 |
|
35 |
提高25个百分点 |
18、研究和试验开发经费占GDP的比重(%) |
0.4 |
|
1.3 |
提高0.9个百分点 |
19、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 |
85 |
|
98.7 |
提高13.7个百分点 |
20、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 |
85 |
|
98.7 |
提高13.7个百分点 |
21、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
43.3 |
|
78.5 |
提高35.2个百分点 |
22、城镇调查失业率(%) |
3.2 |
|
4 |
提高0.8个百分点 |
23、城镇化率(%) |
31 |
|
45 |
提高14个百分点 |
24、恩格尔系数 城镇(%) |
|
|
|
|
农村(%) |
79.7 |
|
52.5 |
下降27.2个百分点 |
25、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人) |
9585 |
|
16721 |
净增7136人 |
2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 |
|
|
95 |
|
27、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 |
|
|
80 |
|
28、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30 |
|
60 |
提高30个百分点 |
29、森林覆盖率(%) |
57 |
|
63 |
提高6个百分点 |
30、耕地保有量(万亩) |
18.69 |
|
18.69 |
持平 |
(二)发展环境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和平、发展、合作仍然是时代潮流,经济全球化继续深入发展,国内外产业转移步伐加快,发达地区的产业将走向升级之路,一些传统产业将伴随新的技术和生产方式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这将有利于我县在更大空间寻求合作与发展;科技创新孕育新的突破,新一轮的产业革命正在兴起,为我县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发展创造了新的条件;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国内需求进一步扩大,消费结构加快升级,为我县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深入推进,为我县大发体育在线_大发体育投注-彩票平台地争取国家、省市支持,促进产业和要素集聚,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创造了历史性机遇;中央、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的实施,为横峰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突破口和方向;西部政策延伸县的地位,为横峰用足用活政策,争取项目和资金带来了现实机遇;更为重要的是,经过五年来的努力,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相继建成,全县上下形成了心齐气顺、理念转变、信心坚定、干事创业、共谋发展的浓厚氛围,探索出了一条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路子,为加快发展奠定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与思想基础,积蓄了巨大能量。这一切,为“十二五”时期实现横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世界经济复苏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一定影响。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加快,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四大区域”竞相加快发展;省内各县(市、区)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使我县争取项目和资金的难度加大,加快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与此同时,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依然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县域经济实力不强,经济总量不大;经济结构仍不够合理,第三产业滞后;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强化,要素成本快速上升;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基础设施有待完善;人才缺乏,科技进步对经济的贡献率不高;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依然艰巨。
总体上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我们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发展机遇期。全县上下务必进一步增强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强化忧患意识、赶超意识和创新意识,正确审视县情,明确发展定位,把握发展大局,抢抓发展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努力推动横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重生态、重民生、重均衡、重长远、重坚持为总要求,以“建好五个区、实现三升级”为主抓手,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努力打造全市乃至全省最具活力的现代工业城市、城乡统筹发展的宜居城市。
围绕上述指导思想,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要遵循以下六个方面的原则:
——坚持科学引领,促进转型发展。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各项工作,促进转型升级,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型,在转型中谋发展。产业上,由资源导向型向市场导向型、科技导向型经济转型;产品上,由初级向中高端产品转型;产能上,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经济转型。
——坚持环境保护,促进绿色发展。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举措,将资源承载能力、生态环境容量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据,探索建立反映资源环境成本和生态效益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加大绿色投资,推动绿色生产,促进绿色消费,建设绿色能源,强调绿色增长,谋求绿色崛起。
——坚持科学布局,促进全面发展。加强城市、乡镇、农村、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各领域的科学布局,实现资源高效利用,结构不断优化,功能逐步提升,促进横峰社会经济全面快速发展。
——坚持改革开放,促进跨越发展。把扩大内需和扩大对外开放作为我县发展的重要动力,大力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优化横峰经济发展环境,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逐步形成投资主导,消费和出口协调拉动的经济增长格局,促进横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和谐发展。把改善民生、着力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作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全县人民共享,把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体现在富民、惠民、安民,实现富民强县的有机统一。
——坚持抢抓机遇,促进快速发展。抢抓国家、省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深入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新机遇,主动出击,搞好对接,争政策、争项目、争资金、争土地,推动横峰新一轮大发展。
(四)战略定位。
——功能定位
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绿色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突出建设“五区”,着力打造“八大产业”。通过五年的努力,把横峰建设成为全市乃至全省最具活力的现代工业城市、城乡统筹发展的宜居城市。
专栏: 五区:中心城区(要形成16平方公里的城区框架)工业园区(建成区面积达10平方公里)、农业园区(建成面积达2平方公里)、物流园区(建成区面积达1平方公里)、岑山景区(建成区面积达6平方公里); 八大产业:即有色金属产业、机械电子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红枫产业、葛产业、生猪产业、油茶产业。 |
——发展布局
城镇发展布局。按照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战略,以县城为中心按照分级规划、完善功能的思路,根据各乡镇不同的文化个性,将中心城区打造成特色工业型城区,完善其集聚功能;将葛源镇作为县城副中心,打造旅游服务型集镇;龙门、莲荷作为一般建制镇,打造高效农业型乡镇;其他乡(办)作为集镇加强建设。空间布局上,构建两大经济区,即由城区、兴安街道、红桥、岑阳、莲荷、港边、姚家、司铺组成的中心经济区,以及由葛源、龙门、青板、新篁组成的外围经济区。中心经济区着重发展区域性综合服务业,轻污染的工业,主要承担区域性综合服务职能;外围经济区,主要利用山区资源,搞好资源开发综合利用。葛源镇巩固壮大特色产业——葛业生产,办好“红色革命”特色旅游业;龙门、青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新篁主要形成高效农业和木竹产品加工基地。逐步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以集镇为纽带,以村庄为网络的城乡建设发展新格局。
工农业发展布局。继续完善“三个园区、四大产业集群和四大农业产业基地”的工农业发展格局。“三个园区”即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园区、物流园区。做大做强新型工业园区,力争“十二五”期间跻身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工业园区建设为重点,全县工业布局向园区集中。继续实践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物流园整合发展新模式,打造产业特色鲜明、运行机制灵活、辐射效应明显的综合性产业园区;“四大产业集群”,即以铜材精深加工为主业的有色金属产业集群,以轻型机械、汽车配件加工为主业的机械电子产业集群,以文体用品、箱包、服装鞋袜加工为主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以新型能源生产为主业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四大农业产业基地”,即以北部片区为主的葛根产业和油茶产业,以中南片区为主的生猪产业及延伸全县的红枫产业。
旅游业发展布局。我县旅游发展总体布局概括为“一心、两轴、四翼、五区、六景”。一心:即一个旅游集散中心;两轴:即两条旅游发展轴线,分别为以沪昆高速、浙赣铁路和320国道组成的东西轴线和赭亭山—葛源旅游公路的南北轴线;四翼:即四个旅游合作翼,分别为上饶三清山旅游合作翼,黄山、婺源旅游合作翼,鹰潭龙虎山、弋阳龟峰旅游合作翼和铅山武夷山旅游合作翼;五区:即五个旅游功能分区,分别为红枫文化休闲区、红色省会览胜区、丹山碧水度假区、畲乡风情体验区、乡村农业观光区;六景:即六大重点景区,分别为葛源、岑山、赭亭山、山黄、田园街区、龙门畈六大景区。
(五)战略重点
——坚持县域经济壮大战略
按照建设“现代工业城市”的总体要求和实现“人均超全国,宜居在横峰”的发展目标,努力深化一个基础(农业),加快“五化”进程,实现“四大突破”,推动“四个发展”,大力培植县域经济支柱,壮大县域经济实力。
专栏: 五化:工业现代化、农业工业化、文化旅游产业化、物流便捷化、横峰城市化; 四大突破:即经济结构调整突破、招商引资突破、非公经济突破、新农村建设突破; 四个发展:即经济提速发展、城乡统筹发展、生态绿色发展、社会和谐发展。 |
——坚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以提升产业竞争力为目标,以提高经济效益和发展质量为中心,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培育主导产业,优化产业布局和内部结构,促进产业互动,推动产业升级。依托中心县城和重点城镇建设,做活现代服务业;依托农业资源和四大产业基地建设,做优特色农业,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重点支持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培育壮大特色产业集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
——坚持重大项目带动和支撑战略
以项目建设统揽经济工作全局,坚持政策性项目与招商引资项目并举,基础设施项目与产业项目并重,围绕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发展,引进和建设一批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有较强拉动作用的大项目,以项目聚集生产要素,以项目拉动投资增长,以项目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坚持“五区”建设核心战略
按照“三度四业”要求,高标准建设工业园区,促进企业、产业、园区优化升级,发挥园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利用农业产业园区和物流园区合并建设新模式,以工业理念谋划农业,打造一个产业特色鲜明、科技含量较高、运行机制灵活、辐射效应明显的综合性产业园区;全面加强中心城区建设管理,完善综合服务功能,提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强化以葛源、岑山景区建设为重点的旅游业发展,做强做大旅游经济。
(六)发展目标
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并与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紧密衔接,未来五年,横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
——经济总量更加扩大。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135亿元,年均递增17%,人均生产总值超8630美元;工业增加值达85亿元,年均递增24%;财政总收入达20亿元(力争达到25亿元),年均递增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130亿元,年均递增3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9亿元,年均递增20%,综合经济实力力争跻身省、市第一方阵。
——结构调整更加优化。到2015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7∶68∶25,第一产业比重下降3.9个点,第二产业比重增长0.2个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3.7个点。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63%;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25%以上;城镇化率达60%。
——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贫困人口显著减少。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超5920元和18360元,年均递增分别为8.8%和1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五年转移农民人数达1.5万人;
——社会建设更加和谐。保障和改善民生工程取得新成效,社会事业日益繁荣,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民主法制不断加强,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力争到2015年,社会保障综合覆盖率达90%以上;
——改革开放更加深入。国有企业、社会事业、财政金融、生态环保、公共服务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大开放格局进一步完善,开放型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显著上升。到2015年,实际利用国外、境外资金总额达到6500万美元,年均增长22%;出口创汇5800万美元,年均增长16%;引进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资金37亿元,年均增长21%以上;
——可持续发展能力更加增强。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日趋协调,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出生人口性别比趋向正常,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年均降幅4.3%,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在90%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和处理率达100%;森林覆盖率达63%,城镇绿化率达到5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20平方米以上。
表2:“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
指标 |
2010年 |
2015年 |
年均增长(%) |
属性 |
|
经济发展 |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
44.88 |
135 |
17 |
预期性 |
|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美元) |
3587 |
8630 |
|
预期性 |
||
财政总收入(亿元) |
6.48 |
20 |
25 |
预期性 |
||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 |
34.8 |
130 |
30 |
预期性 |
||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
15.7 |
39 |
20 |
预期性 |
||
出口总额(万美元) |
2768 |
5800 |
16 |
预期性 |
||
实际利用外资(万美元) |
2413 |
6500 |
22 |
预期性 |
||
经济结构 |
三次产业比例(%) |
10.9:67.8:21.3 |
7:68:25 |
预期性 |
||
城镇化率(%) |
45 |
60 |
|
预期性 |
||
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 |
【1.3】 |
【2.5】 |
|
预期性 |
||
社会民生 |
全县总人口(常住)(万人) |
18.3 |
19.04 |
0.8 |
约束性 |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11400 |
18360 |
10 |
预期性 |
||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
3883 |
5920 |
8.8 |
预期性 |
||
城镇登记失业率(%) |
4 |
3.8 |
|
预期性 |
||
新增城镇就业人数(万人) |
【0.45】 |
【0.63】 |
|
预期性 |
||
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
0.23 |
0.17 |
|
约束性 |
||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万人) |
1.67 |
1.98 |
|
约束性 |
||
城乡三项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万人) |
21.89 |
22.89 |
|
约束性 |
||
资源环境 |
耕地保有量(万亩) |
18.69 |
18.69 |
|
约束性 |
|
农业灌溉有效利用系数 |
0.35 |
0.65 |
|
约束性 |
||
森林覆盖率(%) |
【63】 |
【63】 |
|
约束性 |
||
森林蓄积量(万立方米) |
61.2 |
100 |
|
约束性 |
||
全县主要河流监测断面1-111类水质比重(%) |
II类100% |
II类100% |
|
约束性 |
||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 |
【20】 |
【20】 |
|
约束性 |
||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累计下降(%) |
化学需氧量削减15.05%二氧化硫削减28.77% |
化学需氧量、氨氮削减7.2%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削减10.7% |
|
约束性 |
||
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 |
80 |
90 |
|
约束性 |
||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60 |
100 |
|
约束性 |
注: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为当年价格,增速按不变价格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6.8:1的汇率折算;【】内为五年累计数;主要污染物指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城乡三项医疗保险指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约束性指标控制在市下达计划指标内。
二、以园区、产业、企业优化升级为重点,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围绕建设现代工业城市目标,坚持以园区为平台,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促进园区、产业、企业优化升级,加快推进我县新型工业化进程。
(一)加快建设工业园区
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集约用地、产业集聚、功能健全、辐射带动”的原则,加强产业空间布局和规划,高标准建设横峰工业园区,做到“四个加速推进”和“三个不动摇”,积极推进园区升级。加速推进园区体制创新,促进园区体制升级;加速推进工业园区拓展步伐,促进园区规模升级;加速推进提高园区单位土地产出率,促进园区效益升级;加速推进生态园区建设,促进园区环保升级。要坚持产业集聚引资不动摇、扶优扶强企业不动摇、优化发展环境不动摇。通过努力,把工业园区打造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使之成为全县经济发展、财政增收和就业安置的主要载体,产业优化升级的新平台。到2015年,园区建成面积10平方公里,园区企业总数达150家,力争园区主营业务收入达500亿元,安置就业30000人以上。力争将工业园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专栏: 生态园区建设重点工程 工业园区污水处理配套和环境提升工程:建设日处理2万吨工业污水处理厂及管网; 扩园建设工程:完成10平方公里水、路、电等七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完善路牌、企业指示牌、道路标线、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为已进驻园区企业和即将进驻园区企业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配套; 园区服务中心建设工程: 中心代表管委会统一对外办理企业登记相关手续、履行集中审批事项的组织协调、管理监督和指导服务职能。以便民、高效、廉洁、规范为宗旨,建立“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并联式审批、阳光下作业、规范化管理”的园区服务模式。 科技创新开发工程:在现有基础上延伸产业链条,实现产业的引资升级、引企升级、引智升级,力争在工业园区建立“院士工作室、博士工作站”,提升园区的核心竞争力。 |
(二)培育壮大产业集群
坚持以工业园区为平台,以产业规划为先导,以招商项目为抓手,以集聚发展要素为手段,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促进产业升级。重点规划建设四区、发展四大产业集群。即规划建设有色金属精深加工产业区,围绕电子行业、家电行业、电力电气行业、交通运输行业、建筑行业等行业对有色金属需求方向延伸产业链,集约发展以铜材深加工为主业的有色金属产业集群,力争精深加工企业实现的产值、税收占产业比重60%以上;规划建设机械制造产业区,集约发展以轻型机械、汽车配件加工为主业的机械制造产业集群;规划建设劳动密集型产业区,集约发展以文体用品、箱包、服装鞋袜加工为主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规划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区,集约发展以电子产品、新材料、新能源生产为主业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力争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和税收占园区的比重40%以上。
专栏: 重点产业发展导向 有色金属:依托和丰铜业、人民线缆、百川电导体等骨干企业,发展以铜材为主的精深加工,进一步做大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档次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实现由工业原材料向工业产品重大转变。到2015年,有色金属产业主营收入达300亿元。 机械电子产业:以电力、汽车、电器、节能环保设备、大型设备、工程机械、机床、基础配件等项目为重点目标,到2015年,主营收入超20亿元。 高科技产业:全面优化园区产业结构,加快建设高科技产业的科技平台,提升区域竞争能力、产业聚集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以长河新电池、人民线缆、百川电导体等企业为重点,引进与培育一批高科技企业。到2015年,力争高科技产业主营收入达200亿元。 劳动密集型产业:以文教体育用品、服装、家俱制造业、其他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到2015年,产业主营收入超20亿元。 |
(三)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不仅是立足当前、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有力手段,更是面向未来、着眼长远、支撑和引领横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要抓住国家大力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历史机遇,科学判断未来市场需求变化和技术发展趋势,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抢占新一轮产业革命先机。要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市场引导的原则,加强与新兴产业科研机构战略合作,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十二五”期间,坚持大力培育壮大长河新电池公司,促其裂变扩张带动新能源产业上下游发展,努力打造新能源产业基地;综合深度开发钽铌新材料;与此同时,强化措施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招商力度,促进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重大转变。
(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加快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推动企业技术进步,促进产业升级。构建企业技术中心、行业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支撑产业技术进步。推动工业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管理创新转变。继续实施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计划,以有色金属、机械制造、食品、纺织服装等行业为重点,实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工程。有色金属以发展精深加工为重点,延伸产业链,培育产业集群,提高资源保障能力,提升规模和水平,努力打造全省乃至全国铜材加工产业基地。机械制造产业突出技术进步,提高机械装备水平,发展高效节能电工电器产品,开发工程机械设备。食品产业以葛业公司等龙头企业为依托,大力开展精深加工,研发新产品,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纺织服装工业以技术创新为突破口,提升行业工艺水平,推动行业产品升级,实施服装品牌战略。
(五)扶优扶强龙头企业
以品牌为龙头、技术为核心、资本为纽带,实施龙头大企业领跑支撑战略。政策、资金等发展要素对龙头企业支持,通过裂变扩涨、上市嫁接、合资合作,兼并重组等多种手段和途径,着力培育和丰、长河、人民线缆、百川、中旺、广博等一批核心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的龙头企业,新增一批产值100亿、50亿、20亿企业,引领带动一批中小企业,为其上下游配套服务。要围绕产业发展定位,瞄准世界500强,国内200强及央企进行针对性招商,大力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抗风险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促进企业升级。“十二五”期末,力争培育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利税超10亿元的企业1-2家;主营业务收入超30亿元,利税超3亿元的企业3-5家;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利税超1亿元的企业10家以上;力争有1-2家企业上市。
(六)科学开采矿产资源
充分利用矿产资源优势,加速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强力推进矿业产业对全县工业发展的带动作用。充分兼顾当前与长远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稳定一批、发展一批、规划一批矿业骨干企业,即稳定煤炭生产和调整产品结构,发展钽铌矿及共、伴生优势矿产,限制钨、锡、萤石矿开采,限制和淘汰100万吨/年以下的水泥厂及粘土矿砖厂,开发新型墙体材料。同时,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和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重点对钽铌矿山的三废、尾矿处理以及倒闭、迁移的废、旧煤矿、砖厂进行恢复治理。“十二五”期间,矿山环境治理率达到55%,矿山三废排放综合达标率80%,废渣综合利用率为60%。
三、以推进农业现代化为重点,大力繁荣农村经济
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大力推进农业工业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加大强农惠农力度,着力构建我县农业、农村发展新格局。
专栏: 农业工业化 就是要通过农业的工业化来推进农业的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十二五”期间,围绕我县“葛、生猪、油茶、红枫”四大主导产业,着力引进中粮集团等肉类加工企业,扩大生猪养殖规模;加大对青松绿化有限公司的扶持力度,促其借壳上市,壮大红枫产业;争取风投基金,发展油茶产业,利用光明乳业的销售渠道,把茶油供给高端客户;大力扶持葛业公司,促其深度开发、扩大规模,力争借壳上市,切实增加农民的收入。 |
(一)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积极运用以工业理念谋划农业、现代科技改造农业、现代手段装备农业、现代经营形式发展农业,现代加工企业发展推动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严格保护耕地和加大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和综合治理力度,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核心,充分挖掘农业发展潜力,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及结构,加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作用,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流通业,大力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规模化、集体化。大力发展集经济、生态、观光、高效于一体的特色农业。大力发展以葛、生猪、油茶、红枫四大产业为主导,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转型升级。加快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建设,引企入园,提升农业企业集聚规模和农业产业化带动能力。鼓励农民优化种养结构,提高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严格保护耕地和加大土地治理力度。加强科技支撑能力建设,抓好农业生物技术、农产品深加工技术、农业生态技术、农业信息技术等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的创新工作。加强对农民操作农业机械设备的技能进行培训,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劳动生产率。重点培植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有竞争力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增强农产品加工制品市场竞争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等,改善农田灌溉条件,增加有效灌溉面积,提高农业抗旱排涝能力,提高农村各类用地的利用率,确保粮食安全,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三)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
加快横峰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现代物流园建设,制定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把农产品加工企业作为农业招商引资的重点,力争引进一批具有较强实力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物流企业参与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培育以青松园艺公司为主的红枫、花卉苗木产业龙头企业,加快葛业公司增资扩股,扶持扶强油茶种植、加工企业和红枫种苗培育企业,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打造国家级龙头企业1—2家,省级龙头企业6家,市级龙头企业10家,力争有1—2户农业龙头企业上市。进一步规范农业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创立2家以上省级标兵示范社。
(四)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
继续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全面推进以“六改四普及”、“三绿一处理”和“农村社区”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继续结合推进“双十双百双千”工程,大力发展乡村特色种养,积极推进庭院经济、务工经济、乡村旅游、观光农业等;推广村点“党支部+合作社”、“党支部+社区”等组织建设,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组织实施“新农村家庭计划”,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促进乡风文明和管理民主;大力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实现农村卫生城市化。
专栏: 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整治重点工程 六改四普及工程:在新农村建设中着力解决村庄改水、改路、改厕、改房、改栏、改环境,普及沼气、有线电视、太阳能热水器、电话和宽带网。 三绿一处理工程:新农村建设中通过搞好庭院绿化、道路绿化、村旁绿化和垃圾无害化处理“三绿一处理”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农村清洁工程:是以“清洁卫生、无害处理、简便实用、群众欢迎”为要求,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操作标准,通过建立农村生活垃圾“3+5”处理模式,不断提高农村环境质量,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农村生态工程。 |
(五)大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发展特色高效农业、休闲农业和农村服务业,鼓励农民优化种养结构,提高农民经营性收入;拓宽就业渠道,推动农民工与城镇就业人员同工同酬,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完善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等农业补贴制度,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优化农村富余劳动力创业就业环境。积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就业,鼓励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稳步扩大培训范围,落实培训补贴政策,增加农民转移就业能力。坚持开发式扶贫,鼓励发展特色经济,提升贫困乡村自我发展能力。以整村推进和移民搬迁为重点,实施扶贫开发攻坚工程。注重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策应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对我县定点扶贫,结合实际,做好产业、科技、智力方面扶贫对接工作。
专栏: 农业重大建设项目 优质稻谷生产能力工程:重点实施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沃土工程、造地增粮富民工程、良种推广工程、高产创建示范工程、农机化工程等,“十二五”期间改造中低产田20000亩、改善和新增灌溉面积18000亩、新增耕地4000亩,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7.76万吨。 优质畜禽产品开发工程:推进优质生猪养殖基地建设,加快良种繁育体系、生态养殖及清洁生产工程、饲料饲草开发工程建设,发展壮大龙头企业,把我县建成全省生猪生产大县,2015年生猪饲养量达到60万头,期内引进年加工生猪30万头以上企业1-2家。 葛产业工程:建立4000亩葛苗良种繁育基地,到2015年,全县葛根种植基地达到4.3万亩,鲜葛供应量达到3.8万吨;以县葛业开发有限公司为龙头,成立葛业协会和10个葛根种植专业合作社,建立葛根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全面实施标准化生产,通过无公害和绿色食品认证的产品10个以上,有机葛根产品认证6个。 红枫产业工程:把红枫产业作为强县富民工程来打造,集科研、繁育、种植、销售、文化、旅游于一体,推行公司加基地加合作社加农户模式,规划期未,实现红枫培植面积超30000亩。 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和现代物流园工程: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分三个功能区:交易流通区(物流园区),占地1平方公里;农产品加工开发区,占地2平方公里;农产品无害化、生态化、标准化种养区,占地17平方公里。力争到“十二五”期末,两园引进企业20家以上,打造1家上市公司,1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园区总产值超50亿元(其中物流区超20亿元,农产品加工开发区和种养基地产值超30亿元)。 油料生产工程:建设高标准优质油菜基地10000亩,花生基地1000亩,芝麻基地500亩;新造油茶林1万亩,改造低产油茶林4万亩;完善良种繁育基地,茶油产量20000吨,打造1-2个油茶产业科技园,引进2家有实力的油茶加工企业,并培育1家油茶企业为省级农业龙头企业。 水产养殖工程: 完善良种繁育、疫病防疫和科技支撑体系,推广生态养殖和特色养殖,扶持水产品精深加工,提高水产品质量和产业化水平。到2015年全县水产品产量达5700吨,重点发展名优特色品种,力争特色水产品产量占总产量的45%。 农村沼气工程:大力实施“一池三改”,重点推广户用沼气综合利用技术,新增户用沼气用户3000户,小区沼气100处,大中型沼气20个。 |
四、以推进城乡统筹为重点,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
围绕建设“宜居城市”目标,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充分发挥城区辐射作用,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到2015年,力争城镇化率达到60%。
(一)坚持规划引领
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进一步完善县城城镇体系规划,修编完善各类专业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率达到100%,构筑我县“行政核心区、人居适宜区、工业集中区、休闲娱乐区”的规划体系。注重保护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塑造城市特色,突出城市个性,重点对城市整体形象和城市旅游文化特色进行规划设计,推进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全覆盖。加快集镇改造和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完善,促进村镇建设走上先规划后建设的科学化、法制化管理轨道。
(二)做大中心城区
依据《大发体育在线_大发体育投注-彩票平台加快推进我县城区大建设的决定》,积极融入1+5信江河谷城市群建设,做大做强中心城区,提升城市品位,打造城市个性品牌,使其发挥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聚集和辐射带动作用。以中心城区为核心集聚区,在城市基础设施和投资建设方面,以主城区为核心,实现行政带动型向功能带动型的城市发展思路转变,改变主城区发展滞后的局面。
集聚城区人口。稳妥扎实有效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全面实行按居民地登记户口,有序引导人口向城镇转移。把有稳定劳动关系并在城镇居住一定年限的农民工逐步转为城镇居民,优先解决举家迁徙农民工以及新生代农民工的落户问题,探索农民工转城镇居民的相关政策和办法。全面放开县城和建制镇落户条件。
完善城区功能。完善城市功能和公共设施体系,提升城市品位,优化人居环境。按照“改造老城区、做美新城区、做强工业区、做靓岑山景区”的要求,加强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老城改造工程、新区道路建设工程、城区电(光)缆下地工程、城市道路通达工程、城市燃气工程、城市公交工程、城市排水雨污分流工程,完善城镇公共服务体系,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完善文化、旅游、生态、环保等综合功能,推动产业和城区融合发展,统筹规划工业园区、商贸园区、居民社区、医院和中小学校,增强特色产业和人口集聚能力,以中心城区的崛起带动全县的城镇化。
专栏: 城镇化重点建设工程 城市供水工程:在十二五期间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建立布局合理、安全经济的城市供水系统,保障城市的生产生活需要,促进城市的确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黄源水库——岑阳引(取)水工程、新建一座日供水2万吨的城南自来水厂,使自来水日供水能力达到5万吨。新建和扩建供水管网60公里,自来水普及率达100%。 城市道路网建设工程:到2015年在中心城区和工业园区以岑阳大道南延、广场东路南延、创业大道南延、港边路南延、人民大道南延、南环路等“五纵一横”城市主干道为枢纽,规划建设新区规划一至六路的次干道及支路共35公里,形成方格形道路网络。 老城区基础设施改造工程:改造解放北路、新建路、古窑路等,完成12公里里弄小巷的路面硬化、亮化,建设老城区、新城区污水管网。 城区管网地下改造工程:将新城区、老城区主(干)道电(光)缆全部移入地下,新建道路电(光)缆设施全部入地建设,美化市容市貌,改善城市景观,提升城市品位,工程线路总长36公里。 城市公交工程: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加快公交枢纽建。中心城区公共汽车达到40标台,营运线路10条、公共汽车运行网长度达到60公里,并增设长短途客运站点。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实施城市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分类收集和综合利用,逐步实现生活垃圾处理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建设日处理140吨生活垃圾填埋场1个;中心城区新增垃圾回收中转站7个,到2015年生活垃圾无害处理率达到100%。 城区防洪排涝工程:新建、改建主(干)排水管网40公里。 新区商务中心建设工程:建设2万平方米综合写字楼。 城区亮化改造工程:城区5000盏路灯更换节能减排灯具。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二期建设工程:扩建日处理生活污水2万吨。 污水管网二期工程:新建污水管网101.5公里。 城区停车场、洗车场等公共建设工程:在城东、城北、城南和工业园区各新建1座停车场;在新老城区结合部建1座大型洗车场;在新老城区主干道沿线按辐射二平方公里设置建一座公厕,共建12座公厕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规范城镇管理。 |
(三)推进村镇建设
按照“中心城区带动、快速通道相连、功能设施互补、产业分工明确”的要求及“人口向城镇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房向规划村落集中”的“三集中”原则,重点发展县城,优先发展示范镇,以点带线,以线促面,依靠交通网络形成集镇发展轴,以城镇带产业,以产业促城镇。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培育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以工业化促进城镇化。积极开发旅游项目,加快旅游业为核心的第三产业发展,繁荣城乡经济。“十二五”期间,力争莲荷、龙门、港边、司铺撤乡设镇。
(四)强化城镇管理
坚持事、责、权、利相统一,推动城市管理重心向街道(镇)、社区下移,向新城区延伸,逐步完善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城市管理体制。巩固提高城镇综合执法与管理水平。强化专项整治、宣传教育、文明创建“三大活动”,以活动促管理,以管理求长效。处理好疏与堵、教育与处罚、社会参与与专业执法“三方关系”,做到由围堵管制向疏导治理拓展,由单纯的“门前五包”、道路清扫管理向主体空间“美化、亮化、绿化”全方位管理拓展,由单一部门执法向多部门联合执法拓展,由处罚为主向教育与处罚相结合拓展,由少数专业队伍管理向公众参与共同管理拓展,实行城镇管理全覆盖。加强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和文明创建工作,确保城市管理迈上新水平。
(五)建设“宜居城市”
在科学规划中心城区建设、改善城区居民住房条件、提升城区综合环境质量、提升城区绿色开敞空间、完善城区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城区资源节约和节能减排、加强城区社会管理等七个方面加大力度,努力实现“宜居横峰”的目标,以此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专 栏: 宜居城市 (1)科学规划中心城区建设。创新城市规划理念,强调城乡一体化规划,构建城乡内外建设新格局。中心城区住宅开发项目要增加小区绿化空间,新建居住区按照不低于30%、旧城区改造不低于25%的用地面积配套建设绿地。提供居民利用公交的条件,距离社区出入口300米范围内有公共交通设施。 (2)改善城区居民住房条件。构建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扩大住房保障范围,全面实现户籍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保障,着力解决我县需要的各类专业人才住房困难,逐步将户籍夹心层、非户籍常住住房困难家庭纳入住房保障范围。到2015年,建设保障性住房520套。推动住宅产业化发展,提高住房品质,降低住宅建设资源和能源消耗。 (3)提升城区综合环境质量。实施河流综合治理,开展生态保育为主线的环境建设工程。加快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的建设,到2015年,城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0%以上;加强环境污染防治,强化机动车污染控制,城区机动车尾气排放达标率达到80%,全县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0%以上;扩大城市垃圾处理与利用,逐步建立完善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等系统,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4)提升城区绿色开敞空间。加快中心城区绿道网的建设,以绿道网理念引导城市道路系统、绿地系统、自行车系统、步行系统等相关规划的编制,将绿道网建设与绿地绿廊、绿色出行、体育休闲、生态文化紧密结合起来。到2015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20平方米,实现居民出门500米之内有一个公共绿地活动空间,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0%以上。 (5)完善城区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供水安全,加强供水水质监测,到2015年,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96%以上,供水水质合格率达到100%;提高教育水平,优化教育网点布局,教育实现均衡发展,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6.7%,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60%,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均衡发展,至2015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覆盖率达100%,千人床位数达1.8;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开展文化下基层、进社区活动,策划好周末系列和流动系列文化活动;完善体育设施,到2015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1.2平方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到2015年,社会保障综合覆盖率达90%。 (6)推进城区资源节约和节能减排。促进循环经济发展,落实节能目标,重点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可持续消费领域循环经济工作。大力发展清洁能源,鼓励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和应用;降低城市污染排放,实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大力推进建筑节能,到2015年,节能型住宅占全县新建商品房开发的65%以上;推广再生水利用和节约用水,到2012年,污水再生利用率达到20%。 (7)加强城区社会管理。创造平安有序的社会环境,完善社会治安防控和公共安全保障体系。积极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提高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实施城市清洁工程,加强“五乱”综合整治,重点治理摊位乱摆、车辆乱停、垃圾乱扔、广告乱贴、工地乱占等现象。增强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能力,建立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大规模污染、能源或食品短缺等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的应急预案。 |
五、以发展旅游商贸物流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依托县城区位和产业优势,加快发展旅游业,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扩大服务业规模,提升服务业的档次和水平,加快构建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增强城区的经济辐射能力。
(一)加快发展旅游产业
积极策应鄱阳湖生态旅游区和上饶提出的全国旅游强市建设,以红枫为主线,将红色游、绿色游、古色游串联起来,全力打造“北有香山,南有岑山”的名片,跟踪旅游业发展态势,实施与周围景点错位发展战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产品体系,做旺旅游经济。到2015年,横峰接待游客人次数达9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6亿元。
开发保护旅游资源。充分挖掘、保护和利用“红色”特色旅游资源,大力开发红枫景观、生态景观、农家乐、休闲度假、特色餐饮、娱乐演艺等旅游资源,开发满足旅游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完善旅游产品体系。
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启动实施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善岑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葛源、岑山、姚家景区外接快速通道建设。
强化旅游区域合作。加强与周围高等级旅游区的区域协作,实现客源共享、资源互补、形象叠加,通过完善休闲度假设施,将横峰打造成为三清山、龙虎山、武夷山旅游者的休闲度假旅游基地。
发展文化娱乐旅游。积极发展旅游交通、旅游购物、文化娱乐、休闲度假等相关联产业,丰富旅游产品体系,完善旅游产品结构,提高旅游业规模和档次。尤其是加大休闲、度假、娱乐等配套设施的建设力度。
创新旅游促销方式。全方位拓展旅游客源市场。利用大发体育在线_大发体育投注-彩票平台:红色记忆平台,着力展示红色历史文化。办好横峰旅游网站,实现旅游资源及产品网上促销。加强与旅游客源地行业主管部门、旅行社、行业协会、新闻媒体、“红歌会”和中介机构的合作交流,加强与周边景点景区合作,共同打造精品旅游线路。
专栏: 旅游发展建设工程 岑山国家森林公园建设工程:突出“生态休闲旅游”宗旨,发掘人文、自然景观、进行综合规划开发,建成旅游、观光、休憩、度假、科研、教育、生态保护为一体的多功能型森林生态旅游区,在此基础上,重点建设好主景区山脚22公里环山公路;25公里景区之间连接公路;废弃采石场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86580平方米;现天台山庄及水库开发利用;建好南面隧道和景区大门;建好天台商业街;林相改造、植被恢复。朝着建成一流森林公园的目标发展,完成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和文物修缮、陈列布展等建设内容。 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景区内旅游公路及游步道(观光车道)44公里,环境整治46200平方米,停车场1600平方米;展陈场馆建设25600平方米;革命旧址群收购维修及旧址恢复28075平方米及其它配套工程设施。 弋横起义总指挥部旧址.黄道故居景区旅游设工程:开展景区旧址周边环境整治;完成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景区旧址收购维修10万平方米。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工程:围绕建设旅游“三区”(即红枫文化休闲区、畲乡风情体验区、乡村农业观光区),依托岑山国家森林公园、兰子畲族民俗风情、依托“一村一品”、养殖业、种植业、田园风光等资源,结合新农村建设,配套开发黄道烈士故居、弋横武装起义指挥部旧址等红色旅游资源,与葛源红色旅游线路进行对接,以农家乐和生态农业为主题,到2015年,建成全县休闲农庄30个,采摘园40个,建立优势农产品超市20家,培训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服务人员5000人,带动1.5万农民参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
(二)快速发展商贸服务业
完善市场体系建设,创新发展新型业态,转变消费理念,大力实施市场驱动战略,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主体多元、业态多样、布局合理、主业突出、协调发展的现代商贸流通发展新格局,使之成为繁荣区域经济、强化城市功能的新型产业。
优化商业网点布局。加快完善以大型批发市场、大型商贸流通企业为龙头,商业街为主线,便民店、专卖店和社区商业、农村超市等为点面的商贸流通体系,合理布局、优化结构、规范管理,以商贸流 通带动城市辐射功能的发挥。重点抓好现代物流园、汽车服务中心、火车站货场扩能改造、中储粮库扩建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新区商业广场、城南综合批发市场、农资专业市场、红枫花卉市场等市场建设;引导扶持门业市场、建材市场、汽车摩配市场、服装特色一条街、国际家具城五大专业市场做成品牌。继续抓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以及农村可利用垃圾回收清洁工程。“十二五”期间,农家店100%覆盖乡镇、行政村,商品配送率达70%以上。力争培育年营业额超5000万市场5家以上。
创新发展新型业态。搞活流通、扩大消费,凸显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推进连锁经营,确立连锁经营方式在流通业中的主体地位,支持引进具有国际知名品牌的大型连锁企业,鼓励有实力的连锁企业扩大规模,向多领域拓展。扎实推进汽车以旧换新工作;加大家电下乡推广力度。增强社区商贸服务功能,完善城市社区便民服务设施。
倡导健康消费理念。倡导全社会建立理性、科学、健康的消费观念,树立生态品质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拓展健康消费服务,积极开展实施绿色消费,营造资源节约型消费和环境友好型消费的市场环境,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完善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市场监管体系。健全产品质量监管机制,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行为,专项整治直接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消费市场。加强行业的规范管理,积极探索行业管理的长效机制。
专 栏 现代商贸流通格局 按照“城内特色街、城外大市场、城郊大物流”的发展格局,建设大市场、发展大物流、搞活大流通。重点抓好现代物流园、汽车服务中心、火车站货场扩能改造、中储粮库扩建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新区商业广场、城南综合批发市场、农资专业市场、红枫花卉市场、农副产品集散市场等建设;引导扶持门业市场、建材市场、汽车摩配市场、服装特色一条街、国际家具城五大专业市场做成品牌。 |
(三)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紧紧围绕“小县大物流”的发展目标,按照“客运快捷化、物流现代化、管理智能化”的要求,以物流园区为平台,以矿产资源、工农业产品及消费品的大范围配置流动为重点,强化物流基础设施、物流信息、物流配套设施、物流产业政策体系四大系统建设,构建现代物流业,大力引入并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加强物流资源整合,构建大型物流枢纽,打造成为全省区域性物流集散中心。到“十二五”期末,力争建成占地面积1平方公里的物流园,产值达到20亿元。
专栏: 物联网建设重点工程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体与物体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我县在“十二五”期间积极响应和融入省物联网建设工程当中,在智能水利、智能交通、绿色农业、能源感知、环境保护、生态旅游、智慧医疗、公共安全等领域实施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 |
(四)加快发展现代金融业
完善以商业银行为主导,各类型商业银行金融机构构成的现代银行业体系,鼓励金融创新,积极发展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大力引进国内地方商业银行在我县设立分支机构。健全信用担保体系,做大政府融资平台,支持企业发行债券融资。推进县内企业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上市融资。建立健全各类保险制度和银行互动机制,拓展城乡保险业务,发挥保险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加快金融产业发展,优化全县金融业布局,进一步提高金融业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
(五)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
坚持公益性和盈利性相结合,建立健全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的居民服务网络体系,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为老服务、文化科普服务、就业服务。大力发展专业保健、心理咨询等服务生命健康的特色医疗产业。大力发展财务类、法律类、资讯类、中介服务业,积极发展会展服务业。
(六)积极发展房地产业
围绕突出住房保障和宜居两条主线做好文章。以城市化推进为契机,以居民住宅建设为重点,调整结构,控制营业用房总量,加大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建立合理的住房供应体系,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六、以完善基础设施为重点,大力提升发展保障能力
坚持统筹规划、量力而行、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大投资力度,加快水利、交通、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支撑能力。
(一)完善综合交通体系
按照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要求,着力优化我县交通经济结构,发展低资源占用、低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低使用成本的综合交通运输方式,构建网络完善、结构合理、优势互补、衔接紧密、信息共享、便捷通畅、安全高效的综合交通体系,实现“以枢纽建设为核心,内外交通干线建设为重点;加快高速铁路、国省道改造建设,对外提高通道作用,贯通南北,连接东西;加大县乡公路升级改造力度,提高线路等级,加快实施自然村道路硬化工程,形成交通环网;建成现代化的交通枢纽”的目标。
专栏: 交通建设工程 工程建设目标:构建干线公路网,提高干线公路服务水平,建设重要的对外联接通道,50%以上主干线公路建设为二级以上公路;打通港边、龙门、葛源等上饶县县际间的重要断头路;加快发展旅游公路建设,加快葛源至上饶县灵山风景区公路建设,重要旅游景区以三级公路相连接;实现80%以上县道达到三级以上公路标准,50%以上乡道达到四级以上公路技术标准;新建城市公交站,迁建横峰客运汽车站,新建三个农村客运站,新建候车亭50个,乡镇和通公路的行政村客车通达率分别达到100%。 工程建设任务:(1)升级改移320国道9.6公里;县内省道升级改造20公里;(2)县道改造27.5公里;(3)新建旅游公路51公里;(4)重要林区公路全面改造硬化;(5)自然村改造公路硬化500公里,自然村公路硬化率85%以上;(5)公路安保工程建设200公里;(7)危桥改造45座。 完成火车站货场扩能改造:货场外接公路1.1公里,年货物吞吐量达400万吨。 |
(二)强化水利安全保障
按照兼顾防洪与抗旱、生产与生活、当前与长远的要求,加快构建调控有力、配置合理的现代化水利保障体系,做到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饮用灌溉并用,突出重点,加强防洪减灾工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水利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能力,努力建设节水型社会,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效益,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全县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专栏: 水利建设重点工程 防洪减灾工程: 完成城防二期工程2.7公里,完成葛溪河15公里治理。至2015年,主要河流险工险段基本得到治理,城市防洪堤建设到达防御20年一遇洪水。对73座小型病险水库实施除险加固,消除病险水库隐患,完成县防汛指挥系统和防汛通讯预警系统等建设,山地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初步建立。 水资源建设工程:新增供水能力1000万立方米。基本完成56个灌区骨干工程和中型灌区工程的建设、20处拦河坝改造和节水改造,改善灌溉面积10万亩,新增改善灌溉面积1.49万亩。 生态保护工程:到2015年,主要生活供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达到初步治理标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50平方公里。 |
(三)增强能源供应能力
坚持“适度超前、因地制宜、电为中心、多元发展”的方针。完善电力网布局,推进智能网建设,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推进煤矿改造提升,高效利用煤炭资源;稳定成品油市场,保障成品油供应,力争城区成品油管道建成使用;优化能源结构调整,实施“西气东输”二线、支线管网、局域网工程和各级站场、阀室等配套设施工程建设,实现县城天然气全覆盖。构建清洁高效、安全可靠的现代能源保障体系。
专栏: 能源建设重点工程 电网改造工程:期内投运220KV横峰变,达到1×150MVA容量;新建10KV线路35.5km,改造10KV线路283km;新建及改造10KV配变334台,总容量406MVA;改造低压线路373km,改造户表47000户。 天然气管道工程:完成二期管网建设10公里,局域网30公里,力争区域在2011年底建成通气。到2015年,区域天然气全覆盖,建成50%乡镇供气管道。 石油管道建设工程:建设上鹰成品油管道力争区域通管道成品油。 煤炭:对铺前煤矿全面进行安全改造,高效利用煤炭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锂电池项目:该项目固定资产投资12亿元,用地102亩,设计22条生产线,主要生产手机、数码相机、电脑、电动车等动力电池。一期产能2600万安时,年产1200万只锂电池。 |
(四)健全信息传输网络
发挥多方面积极性,突破区划、部门、行业界限,合理布局互联网、通信、广播、电视等传输通道,形成上接上饶市下连乡镇、覆盖城乡的信息传输网络;加快部署和建设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推进宽带信息网“最后一公里”和宽带互联网建设,完善城市数字电视网络和农村有线电视网络;统筹信息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和管理,加快推进电信网、有线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进一步完善政务信息网,加快重点领域、重点单位公共信息资源库、宏观经济数据库和业务信息处理系统建设;积极推进电子商务基础平台及服务系统建设,加强农村信息网络建设。未来五年,实现有线电话容量3万户,手机基站60座,宽带1.5万个端口,行政村宽带接入100%。
专栏: 信息化工程 网上审批电子监察应用系统:建设全县行政许可事项审批与监察及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网络、平台。 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建设全县应急指挥网络、平台与省、市、县内各单位互联互通。 养老保险信息系统建设:建设与全县各单位互联互通的养老保险信息系统网络、平台。 新农保信息系统建设:建设与全县各村互联互通的新农保信息网络、平台 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建设全县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网络、平台。 重大产业项目绿色通道并联审批系统建设:建设全县重大产业项目绿色通道并联审批网络、平台。 公共资源交易系统建设:建设全县公共资源交易系统网络、平台。 统一数据交换平台建设:建设全县统一数据交换网络、平台。 民声通道系统建设:建设全县民声通道系统网络、平台。 农村信息通信工程:乡乡建立信息服务站和数据库,行政村建立信息点和农产品信息栏,20户以上自然村通宽带,农村电话普及率和农业信息入户率超过50%。 |
七、以加强环境保护为重点,大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按照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统筹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加强环境保护,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促进生态文明和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一)建设绿色生态环境
加强林业生态系统建设,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和封山育林、长防林等重点工程建设,深入实施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完善林业生态体系。在稳定提高森林覆盖率的基础上,着力改善林分结构、提高森林质量,注重与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发展旅游业、红枫产业发展相结合,逐步形成密布城乡、点线面结合的绿色屏障。到2015年,森林覆盖率63%以上,森林蓄积量达100万立方米,县城绿化覆盖率40%以上,绿地率35%以上,人均公共绿地达20平方米以上,森林火灾受害面积每年低于5‰。强化饮用水源区、应急备用水源区及水土流失区、渔业水域等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和建设,加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的建设和保护,形成点块结合、功能互补的各类生态区域。加大生物物种资源保护和管理力度,有效防范物种资源丧失与流失,加强生物安全管理。
(二)加强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
坚持开发和节约并举、节约优先的方针,按照“有限开发、有序开发、有偿开发”的原则,以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加强对各种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全面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提高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建立重点用能企业月监测制度。强力推进工业领域减排,推行清洁生产,淘汰工艺落后、产能落后、污染严重、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生产能力。逐步建立并实施水污染排放强度大的工业企业退出机制。加强农业生产减排,大力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业水、肥、药的利用效率,鼓励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减少农药施用量,重点推广畜禽水产集中养殖区排泄物收集与再利用模式,加强污染和粪便无害化处理,禁止未处理排放。推进建筑领域节能减排,推广新型节能建筑材料,“十二五”期末,全县节能减排指标控制在市里下达的指标之内,节能型住宅占全县新建商品房开发的65%以上。
(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按照“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利用模式,在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物产生、最终消费等环节,重点推进有色金属、机械制造等重点行业改造生产流程、优化生产工艺,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和废物排放最小化。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把工业园区打造成为生态产业链设计、资源循环利用为一体的生态工业园区和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合理规划园区企业结构和布局,鼓励企业间通过共享资源、废弃物利用等途径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鼓励立体种植、养殖,大力推广猪沼果、猪沼菜、猪沼渔模式和轮作复种、间套作等耕作方式。
专栏: 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指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其目的是通过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实现污染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保护环境,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十二五”期间,我县将以产业集中区内的物质循环为载体,构筑企业之间、产业之间、生产区域之间的循环。以建设生态园区为目标,通过产业的合理组织,建立企业间能流、物流的集成和资源的循环利用,重点在废物交换、资源综合利用,以实现园区内生产的污染物低排放甚至“零排放”,打造以和丰铜业、中旺铜业、富饶资源等为龙头的循环型产业集群。 |
(四)加强环境污染治理
坚持防治并举,统筹生产生活、兼顾城镇乡村,执行严格的污染防治政策,进一步提高污染防治水平。继续实施环保一票否决制,全面建立污源普查档案,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强化污染源限期治理制度,注重工业园区环境保护和治理,加快工业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建设,持续开展重金属污染专项治理。
专栏: 环境治理重点工程 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在建有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基础上,完善污水收集管网,实现城区、工业园区都有达标运行的污水处理设施。到2015年城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在90%以上。 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工程:推进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完善垃圾收集网络,在县城和周边乡镇垃圾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到2015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和处理率达100%。 重金属污染治理及土壤修复工程:加强铜、铅、汞、镉、铬等重金属污染治理,对重金属排放企业进行清洁化生产改造,开展受污染土壤、场地、水体和底泥等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工程。 环境污染治理工程:加强工业源头、城区、重点流域和农村污染防治,加强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保护水环境和大气环境。加大重点区域和重点流域的环境整治力度,加强饮用水水源地尤其是岑港河、葛溪河及支流、黄源水库水质的保护。 环境监控体系建设工程:建设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在主要河流的断面、主要饮用水源地建设水质自动检测站,完善重点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控网络,在重点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控网络中增加氮氧化物在线监控设施和氨氮在线监控设施。 |
八、以科技兴县和人才强县战略为重点,大力建设创新型横峰
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人才、文体事业,加快建设创新型社会,着力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
(一)推动科技兴县战略
要以加快建设创新型横峰和完善创新体系为目标,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和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注重创新主体的培育,集聚创新人才,增加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开发能力,着力构筑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围绕有色金属深加工、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以和丰、人民线缆、百川电导体、永达环保、长河新电池、西部矿业等企业为依托,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建立博士站点,扶持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支持重点产业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速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知名品牌,着力构筑以产学研结合为纽带的技术创新协作体系。
专栏: 科技创新重点工程 主要包括科技创新研发平台工程、科技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科普能力建设工程等。 |
(二)实施人才强县战略
牢固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和党管人才的原则,深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逐步建立起与我县实际情况相适应的人才培养、引进与使用机制。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人才引进理念,采取灵活多样的办法吸引优秀科技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农村实用人才、高技能人才、在外创业人才,对于急需特殊人才可给予特殊优待。针对我县有色金属、红枫等重大产业发展及医疗、文化、教育等领域,主动加强与相关科研院校合作。多措谋划,引进与培养相结合,造就一支规模适量、素质优良、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创新能力强的人力资源队伍,为建设“现代工业城市”提供人力保障。到2015年,全县人才总量达到1.47万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4000人,各类技能人才达5000人,各类农村实用人才达1200人。
(三)推进教育改革发展
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和水平,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发展继续教育,支持发展特殊教育。改革办学体制和投融资体制,形成多渠道筹资办学经费和多元化办学的格局。改革行政管理体制,转变政府职能,落实学校办学主动权,增强学校办学活力。创新人事和分配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力优化教育网点布局,加快建设教育园区,加快实施“名师、名校长、名校”工程,努力实现教育公平,建立和完善与横峰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教育体系,构建横峰大教育,促进横峰教育产业大发展,初步建成学习型社会。
专栏: 教育、人才发展重点工程 学前(幼儿园)教育工程:到2015年底,学前三年儿童入园率达90%,学前一年儿童入园率达95%;在城区内新建一所公办省级示范幼儿园(一幼)和一所市一级一类幼儿园(二幼),支持乡镇幼儿园达标建设,农村实现每乡镇建1-2所中心幼儿园。 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工程:县城通过教育园区建设,化解“大班额”问题。农村每乡镇集中建好1所寄宿制中学和1-2所寄宿制中心小学。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舍安全、校舍配套设施、装备条件和体育设施基本达标。 普通高中扩充优质资源建设工程:2015年,实现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86.7%以上,普、职招生比保持6.5:3.5,将横峰中学纳入教育园区重点建设,期内优质教育资源比例达到60%以上。 素质教育工程:建设县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建立1-2个学校示范性心理咨询室;建设10个以上农村学校劳动实践场所。 职业教育工程:整合资源,完善 “大发体育在线_大发体育投注-彩票平台:培训中心”,将党校、行政学校、教师进修学校、劳动就业培训中心、电大工作站、职业技术学校等所有政策性、业务性培训任务及资金进行整合,归口中心。在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基础上,接受中等职业教育人数达到占高中阶段教育人数的30%。围绕县工业园区产业及其它特色产业的需求,培养技能型实用人才。 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实施青年英才培养工程。在教育、卫生、节能环保、新兴信息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产业和文化创意、工业设计等现代服务业,选拔培养一批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优秀青年科技拔尖人才。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骨干企业建立青年人才培养基地。每年从我县考入名校的大学生、研究生中,选拔一批青年进行定向跟踪培养,为建设人才强县、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人才储备。大力实施优秀专业人才技术提升,对专业技术岗位每年选派100名以上外派学习;开展师带徒、老带青、熟带生等方式帮带行业技术新手;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养工程,期内培养培训一批专业技能高、经营管理能力强、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加强对农业专业大户、农民经纪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人的培养,支持他们成为企业家和各领域专家。选拔有培养潜力的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养对象,加快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养基地建设;加大文化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 |
(四)繁荣发展文化产业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以培育具有时代特征的人文精神为核心,以提高全县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为基础。大力弘扬方志敏爱国、创造、清贫、奉献精神和宽容友爱精神,激励全县干部群众爱祖国、爱家乡,以想干事为使命、以会干事为责任、以干成事为光荣,把全部的本领施展在抓发展、促和谐上,营造干事创业浓厚氛围。大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引导人民知荣辱、讲正气、尽义务,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加强葛源红色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加快完善县三馆达标、乡村文化站、农民书屋等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优化文化产业布局,大力发展文化创意、现代传媒、演艺娱乐等文化产业,培育葛文化、红枫文化、红色文化产业市场,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广泛开展群众性和公益性的文化惠民活动,丰富和活跃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为实现“宜居横峰”的发展目标提供优质的文化服务。
专栏: 文化事业重点工程 文化场馆建设工程:新建博物馆、图书馆,改扩建艺术中心,新建红色风情大型露天演艺中心。 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工程:全县乡镇(场、办)综合文化站全部建成并按要求配置设备,公共文化设施覆盖全县80%行政村和50%社区。 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农家书屋63个,覆盖全县所有行政村。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全面完成县中心站及村级文化共享工程服务点建设,完成4个城乡基层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 文化保护工程:加大文物及革命旧址、进一步历史文化名镇(村)的有效保护力度。 |
(五)发展广播电视事业
进一步扩大业务范围,完成数字电视的整体平移工作,进一步整合农村有线电视网络,进一步完善“村村通”工程的管理体制,实现卫星直播电视对有线电视的科学、有效补充。要引进一批理念新、技术精、会管理、懂经营、能拓展增强业务的专门人才,努力提高队伍的思想水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努力使我县广播电视事业跃上新的台阶。到2015年末,完成全县53个20户以下已通电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全县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99%以上,全县农村有线电视用户达到30000户,同时加大县电视台采编设备投入。
(六)开展群众性体育运动
围绕发展群众体育,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以体育协会、健身俱乐部为主要形式的群众体育组织建设。积极探索城市社区体育组织的新形式。建立健全完善的社会体育指导体系,形成覆盖农村、社区和经营性体育活动场所的全民健身指导网络,搞好城乡老年活动中心建设,组织老年人积极参加健身活动,老年体育人口达55%以上。加快教育园区标准田径场、县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及乡镇体育健身活动场所设施建设。
专栏: 体育事业重点工程 县体育健身场馆建设工程:主要包括县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田径场、健身运动场、综合健身馆等建设;力争所有乡镇建设灯光球场、门球场和健身场;力争50%行政村建设水泥篮球场、乒乓球台等工程。 |
九、以民生工程建设为重点,大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以构建和谐横峰为根本要求,坚持民生优先,坚持公平正义,坚持成果共享,着力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增加社会事业公共财政投入,调整社会事业资源布局结构,完善社会事业发展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一)提高社会就业水平
坚持政府促进与市场配置结合,稳定就业与扩大就业并重,进一步建立扩大就业创业渠道。大力扶持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创造大发体育在线_大发体育投注-彩票平台就业岗位。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力度,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创业。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完善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建立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的就业服务体系。大力实施职业培训计划,把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劳动预备制培训和创业培训作为工作重点,进一步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建立县级培训中心,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实现培训与就业的相互促进。进一步完善失业人员登记和免费就业服务、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援助、政府出资购买就业服务和培训、公共就业服务统筹管理四项制度。加快建设高标准、专业化、开放式的公共实训平台。依托职业教育资源开展农民工培训,建设农民学习专用网站和农业技术推广示范点,组织开展本地农民培训,大力提升劳动者素质。积极指导企业依法用工,加大对非法用工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监察机构应急反应机制和依法行政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用人单位劳动保险诚信等级评价制度,提高重大违法案件查处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十二五期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完善提升县、乡就业平台建设。
专栏: 重大民生工程 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520套,总建筑面积31840平方米,改造各类棚户区和危旧房300套,改造农村D级危房1550幢,C级危房1360幢。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重点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优先解决饮用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等农村人口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其次解决深山区库区移民的饮用水困难和饮用污染水、微生物超标等水质不达标的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十二五”期间规划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人口8.0万人,基本解决全县安全饮水问题。 金保工程二期建设:建设统一的社会保障应用系统、人力资源管理应用系统、人事管理和人才服务应用系统、监督监察应用系统和跨地区数据中心、交换结算平台,全面发放社会保障卡,全县持卡人数达17万人。 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工程:新建和改造县就业社会保障综合服务中心、各乡镇(街道)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综合服务中心。 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建设1-2所老年公寓和城镇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进一步扩充、完善中心敬老院,实施福利院标准化建设工程;城乡老年人全部纳入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三无”老人全部纳入五保供养、全额救助;全县各乡镇社区全部建成“星光老年之家”。 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站)建设工程:建设1个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和5个社区服务站。 殡葬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完善县级殡葬设施,全县50%以上的乡村建有农村公益性墓地或骨灰安放设施,建成县级占地60亩左右的中心公墓区,全县各自然村建设一处10亩左右的公益性墓地。 |
(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标准,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逐步提高社会保障待遇标准;以解决中等偏下及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为重点,加快公共租赁房、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健全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城乡医疗救助等社会救助服务体系;发展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的社会福利事业,推动社会福利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继续实施法律援助、鼓励社会慈善、社会捐助。建立和完善与省统一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数据中心,建立覆盖城乡各类人群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资源数据库和信息网络。完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力争绝大多数地区最低工资标准达到当地城镇从业人员平均工资的40%以上。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严格控制职务消费。严格执法力度,建立健全收入分配统筹协调机制,推进收入分配体系合理化、规范化和有序化。构建合理的收入和分配格局
(三)提高医疗卫生保障水平
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完善公共卫生防治体系、卫生保健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实现全县人民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全面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应急救治、卫生监督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建立全县统一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现县有标准化综合医院,乡乡有规范化卫生院,村村有合格卫生室,社区有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依托北京医院帮扶,打造横峰特色专科医院,构建横峰大卫生,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水平。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逐步提高保障标准。推动公立医院改革,鼓励社会资本兴办医疗机构和参与公立医院改制重组。加大政府投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逐步取消药品加成。建立完善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基础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坚持中西医并重,发展中医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推进中医药继承与创新。
专栏: 卫生建设重大工程 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程: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达到标准化二甲医院;继续加强中心乡镇卫生院建设,每个行政村都有一所达标建设村卫生室。 职业病防治体系建设工程:到2015年,建成功能比较完善的职业病防治技术服务和监管体系,满足职业病预防、控制、诊断治疗工作需要。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程:继续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施条件,根据实际设置若干社区卫生服务站。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决策指挥系统建设工程:到2015年,完成县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系统建设,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决策网络,实现级卫生行政部门应急指挥系统与及同级政府应急指挥平台与国家、省、市互联互通。 县妇幼保健机构建设工程:县妇幼保健机构达到二级甲等妇幼保健机构标准,具备全县妇幼保健、生殖保健中心的条件。 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工程:启动实施《卫生监督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改善卫生监督机构基础设施条件。 |
(四)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按照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引导人口有序流动要求,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完善计生服务体系,提高计划生育服务水平。稳定低生育水平,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趋势,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大力实施优生促进工程,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生殖健康水平,健全农村基层计生服务体系,配套完善乡镇计划生育流动服务车和必要的装备设备等,改善农村基层计生服务条件,提高服务水平和能力。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事业和老龄产业。加快中心敬老院老年公寓养老和社区日间照理服务机构建设,发展为老人服务事业。严厉打击各种侵害妇女儿童的违法行为,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为受害妇女儿童提供紧急庇护、矛盾调适和心理疏导等服务,切实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康复和托养服务体系建设,保障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大力开展残疾人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推进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公共机构等区域无障碍设施建设。丰富残疾人文化体育生活。
专栏: 人口和计生体系建设工程 计划生育服务功能体系建设工程:新建县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完善乡级人口计生服务机构,每个乡镇计生服务站配备一台计生流动服务车和必要的装备设备工程等,全面提升各级计划生育机构的服务功能。 计划生育信息化网络体系建设工程。加强人口计生信息化网络体系建设,实施信息化带动工程,健全县乡村三级网络建设,按要求配备信息化专业人才。 |
(五)创建和谐平安横峰
健全维护群众权益机制。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建立预防和减少信访问题的长效工作机制,加快建立行政决策风险评估机制和决策纠错机制,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工作体系。依靠基层党政组织、行业管理组织、群众自治组织,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的作用,共同维护群众权益,积极预防和有效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切实保障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
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全面推进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深化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健全基层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建立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构建食品药品电子监管网络,进一步完善药品安全追溯体系,建立食品药品检测检验体系,健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实施基本药物全品种监督性抽验,有针对性地开展评价性抽验;加强基本药物经营企业监管,进一步规范基本药物配送渠道;强化基本药物使用监管,防范安全事故发生。
严格安全生产管理。加强安全监管监察,严格安全目标考核,责任追究。完善安全技术标准体系,严格安全许可。实行重大隐患治理逐级挂牌督办和整改效果评价制度,深化煤矿、交通运输等领域安全专项治理。健全协调联动机制,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防范粉尘与高毒物质等重大职业危害。规范发展安全专业服务机构,加强对中小企业安全技术援助和服务。加强安全宣传教育与培训。
专 栏: 安全生产重点建设工程 金安工程: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能力、应急救援装备和平台建设。 |
提高应急管理能力。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加强监测预警体系、应急预案体系、救援队伍体系、信息与指挥体系、培训与演练体系建设。积极打造应急产业园和应急物流中心,建立健全应急物资生产、储备、调拨及紧急配送体系,不断提升应急保障能力。全面推进基层应急管理示范项目建设,强化基层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接报、先期处置、疏散安置、事后重建功能,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快速反应机制。强化气象、地震等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提高测绘管理水平。编制测绘规划,发挥测绘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障服务功能,加快完善信息化测绘体系,大力发展地理信息产业,切实加强统一监管和公共服务,不断提高测绘对我县现代化建设的服务保障水平。
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坚持依法治县,支持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公正廉洁执法,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加强普法教育,加快建设法治社会。进一步推进全县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实施好“天网工程”,完善“打防控”工作体系,加强城乡社区警务、群防群治等基层基础建设,增强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保障能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确保全县政治安定,治安稳定,秩序平稳,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专 栏: 天网工程 天网工程是指为满足城市治安防控和城市管理需要,利用图像采集、传输、控制、显示等设备和控制软件组成,对固定区域进行实时监控和信息记录的视频监控系统。在“十二五”期间,全面建成覆盖县城主要街区、繁华地段、公共场所、交通路口等重点部位和治安混乱地区的视频监控设施,形成以人民政府应急指挥中心、公安机关指挥中心以及相关职能部门管理中心为中枢、公安派出所及相关职能部门基层组织为基点、机关企事业单位、居民社区监控点为辅助的统一运行、互联互通视频监控管理网络。 |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按照建设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把社区建设作为社会管理服务的重要基础,推进城乡社区建设,健全基层管理和服务体系。加强社会组织建设,推动大发体育在线_大发体育投注-彩票平台的公共资源和领域向社会组织开放,加强社会组织监管,完善社会组织内部治理结构。加强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发展民主,健全法制。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开展工作。切实做好民族、宗教、侨务和对台工作。健全维护群众权益机制,整合基层政法、综治、维稳、信访等力量。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建立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重大政策制定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把各种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实施好“六五普法”,加强法制横峰建设,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充分整合社会信息资源,运用信息化手段,创新社会管理。加大社会管理薄弱环节整治力度,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和特殊人群帮教管理服务工作。推进国防动员建设,完善民兵预备役制度,加快人民防空现代化建设,加强武警、消防部队建设,深入开展“双拥”活动,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十、以深化改革开放为重点,大力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
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积极融入长三角、珠三角、海西经济区,着力推进对内对外开放,构筑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全方位开放格局。
(一)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推进电子政务和网上审批,完善公共资源交易机制,强化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促进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提高政府行政效率。推进兴乡强镇等改革试点工作。建立健全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机制和有效监督的机制,增强公共政策制定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加强行政问责,改进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提高政府公信力。
(二)推进国有企业和要素市场改革
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产权制定改革,通过股权转让、兼并重组等方式,促进产权多元化。理顺煤、电、油、气、水、矿产等资源类产品价格关系,加快推进电力、盐业等行业改革,完善重要产品、服务、要素价格形成机制。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市场法规和监管体制,规范市场秩序。
(三)加快公共服务领域改革
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积极稳妥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培育扶持和依法管理社会组织,支持、引导其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改革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引入竞争机制,扩大购买服务,实现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推进非基本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增强多层次供给能力,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
(四)健全农村发展体制机制
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现有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积极培育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引导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完善城乡平等的要素交换关系,促进土地增值收益;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发展农村小型金融组织和小额信贷,鼓励和支持农民互助保险和互助信用合作;创新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全面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农户宅基地有偿流转改革。
(五)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公共事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行业和领域。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企业通过参股、控股、资产收购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全面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改善政府监管方式,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指导协调和支持服务力度,加强对民间投资的金融服务,切实保护非公有制企业的合法权益,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六)优化对外开放环境
把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作为对外开放的关键环节,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形成稳定透明的管理体制和公平可预见的政策环境。切实落实并完善相关政策措施,规范经营性收费,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进一步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加快推进网上审批。深入推进优化投资环境活动。认真做好客商投诉处理工作,依法保护客商的合法权益。加大对重大项目的跟踪服务、调度推进力度。努力使横峰的投资创业环境对内具有凝聚力、对外具有吸引力、在江西乃至全国最优。全力营造稳定透明、公平公正的硬环境和软环境。
(七)全力抓好招商引资
坚持内外资并举原则,推进大开放主战略,进一步扩大规模,提升水平,拓宽领域,优化结构,改善环境,创新服务,实现利用内外资新的跨越,提高我县经济外向度。一是实施重点产业招商。通过产业链招商吸引大发体育在线_大发体育投注-彩票平台外来投资,巩固提升有色金属、机械电子、红枫、葛根等等传统优势产业,做大做强高新技术支撑的新兴产业,迅速壮大旅游、物流、金融、商务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培育一批有影响、有地位、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产业聚群,进一步夯实基础。二是实施重点项目招商。以项目为带动,吸引大发体育在线_大发体育投注-彩票平台社会资金、民间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重大产业项目开发建设。三是实施重点领域招商。围绕“三度四业”要求,积极参与长三角、珠三角、海峡西岸经济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等区域性合作,瞄准日韩、港澳台、东南亚地区,紧盯世界500强、国内200强、港澳台100强,有计划、有组织地组织推进工业项目招商引资工作,切实提高我县经济外向度,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十一、以完善实施机制为重点,确保实现规划蓝图
本规划经过大发体育在线_大发体育投注-彩票平台:第十四届六次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具有法律效力。要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确保实现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
(一)健全规划实施机制
推动规划顺利实施,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有效配置公共资源,合理引导社会资源,保障规划目标和任务完成。
本规划确定的预期性指标和产业发展、结构调整等任务,主要依靠市场主体自主推进。政府要努力创造良好的体制、政策和法制环境,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市场主体行为与政府战略意图相一致。
本规划提出的约束性指标和公共服务领域的任务,已经纳入上级政府对我县社会发展和绩效考核体系。约束性指标要分解落实到相关业务部门。公共服务特别是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任务,要明确工作责任和进度,主要运用公共资源全力完成。
围绕本规划目标和任务,切实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统筹协调,注重政策目标与政策工具、短期政策与长期政策、年度计划与中长期规划的衔接配套。依据公共财政服从和服务于公共政策的原则,合理配置公共资源,优化公共财政支出结构,确保公共财政资源重点投向农业农村、民生和社会事业、科技创新、生态环保等领域。
完善规划监测评估制度,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自觉接受县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的监督检查。县直有关部门要对重点领域的推出问题适时开展专题评估。在本规划实施的中期阶段,县政府组织开展全面评估,中期评估报告要提交县人大常委会审议。经中期评估需要进行修订时,也要提县人大常委会批准。
(二)强化规划协调管理
建立健全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为统领,以主题功能区规划为基础,以专项规划、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为支撑,形成各类规划定位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健全责任明确、分类实施、有效监督的实施机制。
总体规划统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编制其他各类规划的依据。专项规划是本规划在特定领域的延伸和细化,主要明确特定领域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我县人民政府依据省、市级规划纲要,组织编制和实施本行政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既确保省、市级规划在本行政区的落实,又结合了自身实际,突出特色。
切实加强专项规划、实现规划与省市规划的衔接,规划要在约束性目标、空间功能定位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与省市规划相衔接;专项规划要在发展目标、空间布局、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与省市规划相衔接。
切实加强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之间的衔接配合,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以总体规划为依据,要将总体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要求进行具体落实,突出建设性、控制性,确保在总体要求上方向一致,在空间配置上互相协调,在时序安排上科学有序,不断提高规划的管理水平和实施成效。
加强年度计划于本规划的衔接,年度计划要逐年落实本规划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对约束性指标应当设置年度目标。年度计划报告要分析本规划的实施情况,特别是约束性指标进展完成情况。
(三)加强重大项目实施
突出重大项目对规划的支撑作用,抓好项目的研究、储备、论证、调度和建设,建立县级项目库,实行动态管理、滚动推进。进一步完善以规划定项目、以项目定资金的长效机制,对规划所列的重大项目,特别是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基础设施、民生社会项目政府要组织推动实施,在制定年度计划和财政预算时,落实健全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对有收益的公共性项目,要制定优惠政策,进行招商引资,采用多种融资方式吸纳社会资金参与建设;竞争性的产业项目,企业为实施主体,政府提供服务。
“十二五”宏伟蓝图已经绘就,全县广大干部群众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县委、县政府的强有力领导下,解放思想、坚定信念、励精图治、开拓创新,为全面实现“十二五”规划宏伟蓝图和把横峰建设成为全市乃至全省最具活力的现代工业城市、城乡统筹发展的宜居城市而努力奋斗!